實現“雙碳”目标,需要變革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促進能源結構和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穩步建立經濟社會綠色發展的新格局;需要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長遠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場四個基本關系;需要厘清氣候-生态系統、能源結構、産業結構、科技發展和經濟社會等多要素互動的複雜網絡關系,優化“雙碳”戰略布局,重塑自然-社會-經濟系統的相互關系,提高“雙碳”目标與經濟社會發展目标的協調優化能力。實現碳中和是一項複雜系統工程,迫切需要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經濟科學、管理科學等多學科的交叉融合研究,而碳減排政策是一個多維的政策體系,需要産業間、區域間、部門間等多系統耦合。因此,需要開展支撐“雙碳”戰略與政策的基礎性、前瞻性和引領性的科學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交叉融合闆塊決定設立專項項目,圍繞“支撐國家雙碳戰略的政策建模與策略研究”開展專項資助工作。
一、科學目标
本專項項目旨在通過多學科、大交叉、新範式的研究,凝練支撐國家雙碳戰略的多維政策體系構建中的關鍵基礎科學問題并展開深入探索,圍繞實現碳中和的成本效益優化、風險應對及激勵約束機制等關鍵科學問題,研究不同轉型路徑下強化區域産業協調發展、推動經濟高質量增長和保障國家能源氣候安全的政策建模與管理體系,提升我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基礎治理能力。
本專項項目聚焦實現碳中和的經濟政策、産業政策、技術政策、能源政策、環境政策等相關政策研究,鼓勵同政府研究機構和相關産業部門聯合申請。
二、拟資助領域方向
(一)碳中和能源轉型的多維區域異質性研究
通過構建綜合轉型評價體系,評估碳中和能源轉型過程中發展階段、産業結構、技術水平和資源禀賦等多維區域異質性的經濟、社會、環境影響等,探索兼顧效率和公平的内在機理和有效政策工具。
(二)重點行業碳中和技術創新與碳減排激勵機制
系統梳理不同技術創新的減排機理,進行技術組合和系統集成的技術采納決策建模,探索重點行業碳中和技術創新、碳減排激勵的微觀機制和有效政策,及其與宏觀長期技術進步的耦合關系。
(三)重點區域減污降碳協同的實現機制
基于生态環境能源的綜合評價的模型構建和系統優化,納入經濟社會等多學科開展學理交叉和系統整合,解析重點區域減污降碳協同的關鍵驅動要素、内在機理和傳導機制。
(四)碳定價、碳配額與碳市場交易機制
針對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導向和剛性約束下的碳排放空間縮減進程,系統開展減碳的技術經濟潛力、碳排放需求與供給的動态均衡的理論分析,運用複雜系統建模方法對中國的碳定價、碳配額與碳交易機制進行系統模拟,揭示碳公平、碳中和與社會公正轉型進程中的動态優化方案。
(五)電力市場與碳市場協同優化機制設計
運用複雜系統建模方法,研究電力市場與碳市場協同優化實現機制,包括“電-碳”成本疏導機制、跨區域交易機制、協同交易機制、多維目标優化過程等。
(六)颠覆性能源技術經濟評價與産業鍊風險管理
結合颠覆性能源技術的要素發展規律及源網荷儲的系統耦合特征,研究并設計科學合理的颠覆性能源技術政策與管理體系,探索技術驅動的産業鍊重構和産業鍊風險的應對機制。
(七)實現雙碳目标的能源系統轉型風險傳導機制
揭示碳減排與能源轉型的外部性作用機理,構建源網荷儲、能源生産與終端消費的能源系統轉型風險與安全的概念框架及測度方法,研究識别影響能源轉型對自身以及社會經濟安全的影響和傳導機制。
(八)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風險評估與多能融合政策
針對可再生能源大比例接入的風險特征開展技術分析和系統性評估,識别不同區域多能融合、強化儲能投資的成本效益,并結合電力市場改革開展儲能技術經濟研究和政策設計。
(九)面向碳中和的智能電網優化理論與電力調度政策研究
在智能電網的動态全局優化與節能控制中納入碳減排約束和激勵機制,研究電力輸配用環節的優化策略,并對面向碳中和的電力調度政策和需求側政策展開綜合模拟。
(十)碳捕獲與封存技術潛力評估與路徑優化
構建定量化模型分析不同技術路線下的碳捕獲與封存技術的減排潛力、經濟成本與社會效益,結合不同減碳和中和路徑下的産業和區域碳捕獲與封存技術應用潛力模拟分析,對技術路徑開展優化設計。
三、項目遴選的基本原則
除撰寫提綱要求外,申請書内容還須體現如下幾個方面:(1)申請項目為實現總體科學目标的貢獻;(2)針對本項目指南中研究方向拟重點突破的科學問題、達到的研究目标或技術指标。
四、資助計劃
專項項目資助期限為3年,申請書中的研究期限應填寫“2023年1月1日—2025年12月31日”,拟在每個研究方向資助1項,共資助10項,直接費用平均資助強度約200萬元/項。
五、申請要求及注意事項
(一)申請條件
專項項目申請人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1.具有承擔基礎研究課題的經曆;
2.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
在站博士後研究人員、正在攻讀研究生學位以及無工作單位或者所在單位不是依托單位的人員不得作為申請人進行申請。
(二)限項申請規定
1.專項項目申請不計入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人員申請和承擔總數2項的範圍。獲得資助後,計入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人員申請和承擔總數2項的範圍。
2.申請人和主要參與者隻能申請或參與申請1項本專項項目。
3.申請人同年隻能申請1項專項項目中的研究項目。
(三)申請注意事項
1.申請接收時間為2022年11月1日—2022年11月16日。本校申報需在11月14日前提交系統進行審核。
2.專項項目申請書采用在線方式撰寫。對申請人具體要求如下:
(1)申請人在填報申請書前,應當認真閱讀本項目指南和《2022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的相關内容,不符合項目指南和相關要求的申請項目不予受理。
(2)專項項目旨在緊密圍繞核心科學問題,将對多學科相關研究進行戰略性的方向引導和優勢整合,成為一個專項項目集群。申請人應根據專項項目拟解決的具體科學問題和項目指南公布的拟資助研究方向,自行拟定項目名稱、科學目标、研究内容、技術路線和相應的研究經費等。
(3)申請人登錄科學基金信息系統https://grants.nsfc.gov.cn/(沒有系統賬号的申請人請向依托單位基金管理聯系人申請開戶),按照撰寫提綱及相關要求撰寫申請書。
(4)申請書中的資助類别選擇“專項項目”,亞類說明選擇“研究項目”,附注說明選擇“科學部綜合研究項目”。申請代碼1選擇管理科學部宏觀管理與政策學科G0412。以上選擇不準确或未選擇的項目申請不予受理。申請項目名稱可以不同于拟資助研究方向下列出的研究内容名稱,但應屬該内容所轄之内的研究領域。
本專項項目申請不受《2022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中管理科學部資助領域和注意事項中第1條“避免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複資助”條款限制。
(5)每個專項項目的依托單位和合作研究單位數合計不得超過3個;主要參與者必須是項目的實際貢獻者。
(6)申請人應當按照專項項目申請書的撰寫提綱撰寫申請書,請在申請書正文開頭注明“2022年度專項項目支撐國家雙碳戰略的政策建模與策略研究之研究方向:***(按照上述10個拟資助研究方向之一填寫)”。申請書應突出有限目标和重點突破,明确對實現本專項總體目标和解決核心科學問題的貢獻。
如果申請人已經承擔與專項項目相關的其他科技計劃項目,應當在申請書正文的“研究基礎與工作條件”部分論述申請項目與其他相關項目的區别與聯系。
(7)申請人應當認真閱讀《2022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申請規定中預算編報要求的内容,認真如實編報項目預算,依托單位要按照有關規定認真進行審核。
(8)專項項目實行無紙化申請,申請人完成申請書撰寫後,在線提交電子申請書及附件材料。依托單位隻需在線确認電子申請書及附件材料,無須報送紙質申請書,但必須應在項目接收工作截止時間前(2022年11月16日16時)對本單位申請人所提交申請材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進行認真審核。項目獲批準後,依托單位将申請書的紙質簽字蓋章頁裝訂在《資助項目計劃書》最後,在規定的時間内按要求一并提交。
3.專項項目咨詢方式: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部三處
聯系電話:010-62327153,010-62327152
(四)其他注意事項
1.為實現專項項目總體科學目标,獲得資助的項目負責人應當承諾遵守相關數據和資料管理與共享的規定,項目執行過程中須關注與本專項其他項目之間的相互支撐關系。
2.為加強項目的學術交流,促進專項項目集群的形成和多學科交叉,專項項目集群将設專項項目指導專家組和協調推進組,每年舉辦一次資助項目的年度學術交流會,并将不定期地組織相關領域的學術研讨會。獲資助項目負責人必須參加上述學術交流活動,并認真開展學術交流。